孔子语录?孔子说:几个人同行(在一起),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,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,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。曾子说: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,意志坚定,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,路程又很遥远。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,不也很重大吗,到死为止,(路)不也(走得)很遥远吗。那么,孔子语录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1、【孔子语录】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——出自:孔子《论语》
学习之后,如果经常去温习,不也令人高兴吗?有朋友从远方来,不也感到快乐吗?别人不了解自己,却不生气,这不正是君子的风度吗?
2、【孔子语录】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——出自:孔子《论语》
我每天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: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?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?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?
3、【孔子语录】贤贤易色;事父母能竭其力;事君能致身;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谓之学矣。——出自:孔子《论语》
尊崇贤人,不重女色;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;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;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。这样的人,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,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。
4、【孔子语录】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——出自:孔子《论语》
君子团结众人,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,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,而不和大家亲近。
5、【孔子语录】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——出自:孔子《论语》
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,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,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,也是很危险的。
6、【孔子语录】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孔子语录《论语十九则》较出名的有:
1、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,人不知而不悦,不亦君子乎。
2、子曰: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3、子曰: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4、子曰:由,诲女知之乎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
5、子贡问曰: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。子曰: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
6、子曰: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。
7、子曰: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
1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2、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3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4、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5、宁武子,邦有道则智,邦无道则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
6、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;智者动,仁者静;智者乐,仁者寿。
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· 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· 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
· 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
· 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·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 —— 孔子名句
· 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· 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
· 益者三友: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。
· 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· 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 —— 孔子语录
· 子曰:"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."
· 子贡问曰:"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"子曰:"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."
· 子曰:"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."
· 父在观其志,父没观其行;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
· 子曰:"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 " —— 孔子语录
· 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
· 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
· 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(孔子
· 小不忍则乱大谋
· 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 —— 孔子名言
· :“坚持正道原则,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,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;臣子事君,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,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,是为国为民做事,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,辅助国君推行仁政;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,一律以真诚相待,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;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,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;去掉你的邪恶之心,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。
1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2、饭疏食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3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4、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5、宁武子,邦有道则智,邦无道则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
6、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;智者动,仁者静;智者乐,仁者寿。
以上就是孔子语录的全部内容,子曰:"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 " —— 孔子语录 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