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全国高考作文?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发布:《放下顾虑》 材料:儿子和妈一起下田干活儿子穿很多,妈让脱掉一些衣物,儿子脱后感觉甚是轻松 妈教导要放下负担 不要顾虑太多 广东:你想生活的时代 要求:1、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。2,、不少于800字。3、那么,2012全国高考作文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新课标
2012年新课标卷(河南、黑龙江、吉林、宁夏、山西、新疆、海南)高考作文题:
给材料作文:一个油漆工看到一艘船有个漏洞,顺手补上了。船的主人发现了,要给这位油漆工钱。油漆工没要,问为什么。船主人说,他原计划打算带家人乘船出海。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,写800字作文。
2012年全国统一高考卷的作文题目是《放下顾虑》。
该题目主要考察点如下: 个人成长思考: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在人生道路上放下各种顾虑,勇敢面对自己的恐惧和不安,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。 社会意义探讨:鼓励考生探讨在社会层面放下顾虑的重要性,包括抓住机遇、勇于创新,以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多元。
写作要求: 考生需要在写作中探索内心的挣扎与成长,展现如何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,释放内心的束缚,坚定信念,勇往直前。
2012高考题目
北京:《书生之路》
广东:《另一面》
江苏:《故事与结局》
福建:《向X走》
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福建写作(60分)21.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(60分)请先从“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”九个字中选一个补充标题,再以“向走”为题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。
内蒙古:《变味的善良》
陕西:《危中寻机》
浙江:《生命的意义》
山东:《平凡的伟大》
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《梯子不用时横着放
2012高考题目
北京:《书生之路》
广东:《另一面》
江苏:《故事与结局》
福建:《向X走》
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福建写作(60分)21.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作文。(60分)请先从“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”九个字中选一个补充标题,再以“向走”为题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。
内蒙古:《变味的善良》
陕西:《危中寻机》
浙江:《生命的意义》
山东:《平凡的伟大》
2012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题《梯子不用时横着放》
2012江西高考语文大作文是要求考生围绕"你不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,而要想着你拥有什么"、"你不要想着你现在拥有什么,而要想着你没有拥有什么"两个主题,选择展开议论,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;小作文主题跟音乐有关,200字左右。
2012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新课标卷
让善举成为习惯
有个小故事讲道,一个漆工为一艘船涂漆,顺便把船上的漏洞补好,不久,船主感激地赠予漆工一大笔钱。原来,船主的孩子们驾驶那艘船出海,船主忘记补船洞,料想孩子们会殒命海底。不料,漆工信手拈来的善举,拯救了孩子们。听了船主的感激之言,漆工淡淡地讲,那是我顺便补的。一句“顺便”,透出了漆工做善举的习以为常。
由此可见,貌似微小的善举,一旦成为一种习惯,不仅会带给他人恩惠,还透出了感人
肺腑的魅力。我们社会,正需要呼唤:让善举成为习惯。
“顺便”而为的善举,一旦集腋成裘,成为行动的习惯,就会成为社会的亮点。数年前,天津老人白芳礼在74岁高龄之际,决心把蹬三轮车的收入全部捐献给贫困学生。他坚持到90岁,捐款金额高达35万元。对老人而言,捐助一个或几个贫困学生并非难事,但10多年如一日地积累善举,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道德风尚。
善举成为习惯,长期坚持下来,就是一种壮举。全国道德模范林秀贞,30年来义务赡养6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,资助了14名贫困孩子上学。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,林秀贞一两天、一两月地奉献爱心,并非难事,但她把善举当作习惯,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,就为我们社会树立了一座不普通的道德丰碑。
【全国二卷:(贵州、云南、甘肃、内蒙古、青海、西藏、河北、广西)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(60分)
周末,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。今春雨多,道路泥泞,我挑着一担秧苗,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,就心跳加速,双腿发抖,担子直晃,只好放下,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。
妈妈在田里插秧,看到我的窘态,大声地喊:“孩子,外衣脱了,鞋子脱子,再试试!”
我脱了外衣和鞋袜,卷起裤脚,重新挑起担子。咦,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,担子轻了,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。
妈妈说:“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,你是担心摔倒,弄脏衣服,注意力不集中。脱掉外衣和鞋袜,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。
要求选好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: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,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。
以上就是2012全国高考作文的全部内容,2012年全国大纲卷高考满分作文:全心 林青玄在他的《心的菩提》中所说:"我们要以全心来绽放,以花的姿态证明自己的存在。"我想,是啊!在生活中,我们为人做事要以全心全意的态度,集中思想,心无旁骛,那么,结果也往往是遂心如意的。我们其实有共同的感受,站在泥泞的田间,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